今天是:
风土人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4-06

三月三


“漠水之阳,四季如春”。四山环抱,漠水南流的阳春,最古老的土著居称为“俚僚”;明、清以后,壮、瑶两族和汉族共居。汉族和南方土著民俗形成了能歌善舞的风情。到了民国,一些地方还保留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到歌台对歌的风俗,最著名的是春湾圩铜石山通真岩刘三姐歌台和石望交简圩花姑庙歌台。


岭南土著同是百越各族的后代。传至近代,汉、壮、瑶、苗、黎各民族风俗习惯互相融合,都喜欢唱山歌。共和国成立后,一批广东籍干部到了广西工作。五十年代,有一位广东籍干部伍晋南当了广西的副省长(后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他派出文化馆的干部,调查歌仙刘三姐的事迹和歌词,其中有一个调查组寻根访问到了广东省阳春县文化馆,由阳春干部带着到了春湾圩铜石山通真岩刘三姐歌台,向农民访问记录了一批流行的“刘三姐”对歌。后来,伍晋南副省长领导编成了山歌电影《刘三姐》。广东大埔籍人到广西定居的文化馆干部柯炽写出了长篇山歌体小说《刘三姐》。在“刘三姐”对歌中,有一句“双凤山下老红松”,双凤山又名“凤凰山”,在阳春潭水镇境,旗鼓岭下,现在居住着岭南著名民族女莱雄冼夫人和夫君冯宝的家族,冼、冯两姓的宗支,那里流传着冼、冯对歌恋爱联婚的故事。石望镇铜陵洞花姑庙三月三歌圩,则是纪念冼夫人后代冯花姑的。唐朝开元十八年,唐玄宗派大军征剿铜陵城首领冯璘,花姑率领三千民众在马安坑全部被围歼殉难。明朝时,冼、冯两姓复分支回到铜陵洞各自建村。在西山地区瑶族赵、盘、麦三姓也有三月三对歌谈婚的风俗,称为“挨歌堂”。 现在,阳春三月三歌圩节对歌、打擂台已不再流行,三月三歌圩节的那种对歌打擂形式却一直保留至现在。每年春节,阳春文化馆都举办山歌擂台对唱活动,使这一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风民俗在扬弃中保存下来,丰富广大人民众的文化生活。春湾镇通真岩刘三姐歌台、潭水凤凰坡、石望铜陵洞,已成为当地人引以为荣的人文景观。


上一篇:行政区域      下一篇:地理交通
版权所有 · 2011 阳春市图书馆
地址:广东省阳春市东湖益民路图书馆综合楼 联系电话:773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