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最近被列为全省开展普惠金融“村村通”试点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力争年底完成建设任务,为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提供宽阔平台,推动农村金融组织、产品服务创新,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要求,我市在开展普惠金融“村村通”试点工作中,坚持“政府推动、金融支持、试点带动、逐步推广”的原则,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进以建设市综合征信中心,建立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建设村金融、村助农取款点,探索创新各类农村产权融资模式,推广“政银保(担)”合作农贷款、妇女创业小额货款、扶贫小额贷款,提升金融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全面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努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围绕目标,我市坚持以点带面开展普惠金融“村村通”试点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市府办、市委宣传部及发改、农业、经信、财政、人社、水务、林业、妇联、人行、农商行、农行、邮政储蓄银行等相关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工作小组,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统筹推进试点具体工作,确保普惠金融“村村通”建设有效推进。市涉农金融机构、相关部门牵头制订相应实施方案和细则,作为指导综合试点的行动指南。通过加强政策宣传,广泛组织发动村民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动员农民积极参与信用评价,共同推进信用村、信用户建设,引导农民以实际行动提升自身信用等级,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实现勤劳致富。
二是落实工作职责。市人行负责推进市综合征信中心建设,组织有关部门及时报送数据,建立常态化信息更新制度。市涉农金融机构负责指导镇(街道)推进信用村建设,重点做好进村入户收集资料和信用评级,依托镇(街道)做好村金融(保险)服务站和村助农取款点建设。健全激励机制,出台对信用村、信用户激励措施和优惠待遇,铺设“信用绿色通道”,让信用村、信用户在生产生活中获得更多社会信用激励。根据信用评级结果,落实分类激励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引导群众自觉维护和改善自身信用,营造人人守信、守信受益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