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乘改革开放春风,大力实施“生态逸市”发展战略,坚持把搞好林业生态建设和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民生工程来抓,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和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着力构筑林业生态安全屏障,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增强生态意识,为林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阳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生态逸市”发展战略,进一步明晰全市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途径,把单一型针叶树种加快向混交型阔叶树种转变,把以采伐林木为主加快向加强森林资源管护转变,大力推动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发展,对改善全市生态环境、推进阳春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通过广泛宣传、典型示范引导,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深入人心,群众对生态林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积极支持、共同建设生态林业的新格局。
大幅增加投入,为林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全市投入林业生态建设资金2亿多元。各级财政对林业的投入,有力促进了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和重点生态工程的顺利实施,推动了林业生产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特别是国家对涉林项目投入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生态林业发展势头迅猛,政府扶持、财政补偿、外商投入和群众投工投劳等多元化林业投入机制逐步形成,家庭农场模式和企业投入发展林业已经成为新常态。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林业生态建设不断深化,造林绿化面积大幅增加,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8.2万亩,森林抚育面积60多万亩,参加全民义务植树人数达500多万人次,植树1600多万株。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37%,林地绿化率达97.7%,活立木总蓄积量1710万立方米,净增率5.6%,促进了生态林业快速持续发展。
生态功能等级不断提高,建设体系逐步完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全市有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28.29万亩;有森林公园30个,总面积达65.59万亩。其中,省级、市级和镇级森林公园12个,总面积达61.22万亩;有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136.96万亩,其中一、二类生态公益林118.75万亩,占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86.7%。全市划定湿地面积目标值达16.22万亩,受保护湿地面积3.73万亩,湿地保护率23%,完成绿化美化村27条。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全市集体林地总面积347.6万亩,确权发证面积占集体林地总面积的98.45%。健全林权交易机构,发挥林权流转交易管理职能。全市集体林地流转宗数1473宗,林权交易面积58.33万亩。办理林权抵押贷款登记34宗,抵押面积4.03万亩,抵押贷款金额3426万元,盘活了全市森林资源,促进了林业经济发展。
全面实施“生态逸市”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四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2012年以来,完成碳汇造林工程62272亩,完成率100%,保存率达95%以上;完成乡村绿化美化工程150多条村,其中省、市级示范点62条村,完成率100%;在阳阳高速阳春段新建生态景观林3.8公里,完善提升13公里,面积共1008亩。
林业科技项目取得新突破。猪血木等珍贵树种良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得省财政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55万元,在春城街道黎湖村饭果岗岭建立了400亩猪血木、格木示范林;火力楠优良品种推广项目,获得了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资金100万元,在花滩林场营建了800多亩火力楠推广示范林。通过项目实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逐步提升,对加快全市林业发展发挥了示范作用。努力争取省林业厅林木种苗保障性资金100万元,抓好火力楠、红锥、枫香、黎蒴、樟树、荷木、大叶相思等多个乡土阔叶树种苗木培育,每年为全市造林绿化提供苗木80多万株,有力促进了全市林木种苗培育的现代化、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