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切实把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成为党和政府在基层执政阵地,全市有328个村(社区)较高标准地完成了公共服务站建设。
市委书记陈平对抓好基层党建、基层治理作具体部署,提出在全市实施农村示范党支部“点线面”工程,多次召集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等有关人员专题研究,推动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扎实开展。为强化对基层治理的领导,调整配强了市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及时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镇(街道)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统筹各方力量,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加强督促指导,有力推动公共服务站建设。
采取“先行试点、以点带面”的方式推进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今年1月在春城、河西街道和合水、岗美镇各选择2个社区、4条村作为不同类型的试点,按照上级相关要求进行建设。通过抓好示范点,制订了《阳春市村(社区)公共服务站规划建设指引》,为全面铺开相关工作提供经验。组织镇(街道)负责同志参观了春城街道东湖社区,岗美镇岗北、河帮村3个公共服务站建设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
市委基层治理办牵头,从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督查指导组,通过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到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实地检查,有针对性地加大对落后地区的督促指导力度,抓好相关工作落实,总结推广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可行性措施和先进做法,有力推动了这项工作开展。
实施“春苗”工程。2011年以来,先后分2批选聘150名村级后备干部,发挥他们年轻、有文化、懂电脑的优势,有效缓解了村(社区)公共服务站缺乏电脑操作专职人员难题。
实施“技能村官”工程,提升现任村干部为民办事能力。先后选派人员巡回到各镇(街道)对全市1900多名村(社区)干部开展培训,设置了计算机应用、礼仪口才等20多门课程,有效提升了村干部为民服务能力。
实施“点线面”工程,筑牢村级组织执政阵地。以强班子为抓手、以规范办公场所设施为重点、以健全措施为保障,以班子建设好、办公场所建设好、党员活动场所建设好、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好、规章制度建设落实好、党建宣传窗口建设好、民主管理好、社会治安好为标准,抓好示范党支部创建,建成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示范点。
配备现代办公设备,提高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办事效率。全市343个村(社区)公共服务站都配备了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身份验证机、高清拍摄仪等设备并实现联网。
全市统一编印《宣传手册》、《服务指南》,对办理业务的依据、要求、流程和时限及需要提供的材料等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在办事场所和网上办事大厅公布,为百姓办事提供了方便,受到群众好评。